发表于:2018-12-11
德化瓷以“中国白”闻名于世,茶具瓷更是占据了中国茶具市场份额80%以上,一大批企业家和陶瓷匠人专注于茶具设计与制作。德化茶具瓷以匠心匠意为中国白赋形增色,塑造了茶具里的方圆天地,并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全球政党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中登场点缀。
新型茶具层出不穷
茶具作为传统日用品,消耗速度快、内容要求简单,因此求快求量的流水线产品在市面上并不少见。而在德化,致力创作高端精品茶具产品的企业亦不在少数,德化成艺陶瓷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家。
成艺陶瓷在“生活艺术家”宗旨的引导下,通过数个大系列与几类茶具的结合,为饮茶人创造惬意舒适的氛围感。从传统的盖碗、茶壶、功夫茶具,到时下流行的养生壶、煮茶壶,各式各样的茶器都能在成艺展厅里见到。如经典的畅销系列“花好月圆”,不仅色泽时尚,造型也非常独特,将茶托设计为花瓣,盖碗设计为花心,花团锦簇的小茶杯摆成一圈,正好拼成一朵瓷花。
茶具不仅要实用,外形外观也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成艺陶瓷非常注重用户体验与氛围营造,为茶具设计情境,让饮茶人能从理性选择和感性体验中,定位到最适合自己的茶具。这种个性化设计的极致是成艺陶瓷与著名设计师王歌林合作的85款原创“有幸壶”,这85件费时多年的产品,其中每一把壶的器型设计都被赋予独特的创作,合传统与时尚为一体。以壶盖为例,有大小比例较夸张的“失衡”型,亦有精雕细琢的“精致型”;对壶身的创作,则称得上千奇百怪,有棱角分明的方形,也有圆润饱满的椭圆形。在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中,让饮茶人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故事。
同样追求将茶具瓷做到极致的聚德艺瓷,则另有门道。德化瓷的“白”千年流传,聚德艺瓷的曾逸腾在传统配方当中反复探索创新,推出玉脂白色的“瓷言玉语”系列,其材料质感似玉非玉,洁净典雅,饮茶时能衬托茶汤的淡色,更增添清逸的意境。在羊脂白的杯身上以工笔画点缀则是聚德艺瓷的另一法门。如“一带一路”系列,将“路”的意象与其谐音的动物形象“鹿”巧妙结合,以传统典故的美意表达中国梦的雄健飞跃,紧扣时代主题。于此之外,聚德更追求将白瓷之“白”发挥到极致,设计出多款质感厚重的手拉胚茶杯,并且计划在近期投入量产。众所周知,手拉胚成本高、成品率低,因而这在德化是一大创举。
力促茶具产业升级
不仅是陶瓷企业,许多年轻的手工艺人也在寻求茶具的创新之法。
在德化陶缘茗工作室内,一款刻画了百家姓的私人订制茶杯是青年瓷艺家张节成今年的新作。张节成介绍,这些杯子有的是利用传统手写书法来表现,有的是以激光的方式,刻在杯子上,这些个性杯子深受消费者喜爱。没有创新就缺乏活力,就没有市场。铺天盖地的白瓷杯容易引起审美疲劳,而百家姓茶杯则因为有了文化的注入而逐渐被现代人接受。
同样把雕刻应用到茶杯上的还有曜窑洪健鹏。来到曜窑,见到“非白玉犹胜白玉”的手雕白瓷,握在手上,质感莹润,让人爱不释手。洪健鹏早年从事木雕制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德化,被德化的白瓷吸引,便在德化拜师,学习陶瓷制作工艺,并将木雕技法引入陶瓷作品创作当中。洪健鹏表示,他希望白瓷工艺能够以日常器皿的形式进入一般人的生活当中,而不再是博物馆中的艺术品。于是他以雅集一身的茶盏为载体,将两种传统工艺融合。洪健鹏说,将木雕技法“嫁接”到陶瓷的烧制技艺上,将这两种工艺相结合,制作的瓷器产品具有浮雕效果,尤其手拉坯工艺传承千年,现代机器压制仍无法取代传统手工,手工的制作和作者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情联系,因此可以让人感受到产品的温度。
近年来,德化县依托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和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等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实施市场细分和差异发展战略,着力在专业、品质、特色上发力,推动陶瓷茶具产业发展。目前德化陶瓷茶具企业1200多家,茶具产量占全国陶瓷茶具市场份额80%以上,荣获中国茶具之乡、福建省第一批特色小镇“瓷都茶具小镇”称号。今年,德化提出了未来五年实现500亿元产值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德化推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其中,力促茶具产业升级,使之成为德化陶瓷产业的新增长极是今年的主打戏。
从往茶壶内注水开始,茶香的氤氲四溢;单手执壶不论壶柄的光滑或粗糙,握住的是所有喝茶人的期待;专注在泡茶的那一刻,心透过眼神凝视着茶器并静静地等待;出汤时充满力度的水线,在茶海中激荡回响;最终啜饮的是一杯淬炼过且沁透心脾的甘露。每一次执壶行茶,都是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开下学习的契机。秉承着“生活艺术家”的宗旨,德华白瓷持续砥砺前行。
综合新闻
更多行业动态
更多